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来临之际,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氛围。近日,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与专业教师们,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,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一件件饱含深情的作品,以机械人独有的“硬核”浪漫,向祖国母亲献上最诚挚的祝福。
精雕细琢,铸就爱国丰碑。在学院的模具加工中心,学生马俊杰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精密机床,随着铣刀在铝材上精准地游走,一座微缩而庄严的“天安门”模型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。每一个棱角,每一处细节,都凝聚着他对技艺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。项目成员们表示“选择‘天安门’,是因为它是祖国的象征”“我想用我们机械人最擅长的切削加工,将这块坚实的铝锭,变成我心中最伟大的建筑。”与此同时,专业教师李薇运用三维建模技术,将“我爱祖国”这一深情告白与学院的徽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通过精密加工设备刻印在铝制底座上。从数字世界的精准建模到物理世界的切削雕琢,学院师生用不同的方式,共同完成了对爱国情怀最“硬核”的表达。
增材制造,托起强国梦想。在先进制造实验室里,另一群学生则利用3D打印技术,让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——“胖妞”运-20大型运输机“飞”到了展台上。这台通过逐层堆积高分子材料打印而成的模型,机翼舒展,体型饱满,细节逼真。梁潇彤同学介绍道:“‘胖妞’象征着中国战略空军的崛起和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。我们使用3D打印这种代表着未来与创新的技术来复刻它,正是寓意着我们青年一代将用新的知识与技术,托举起祖国的强国梦想。”
激光镌刻,铭记辉煌时刻。此外,师生们还巧妙运用激光雕刻木制切割技术,创作了一系列饱含“国庆”元素的工艺品。五星红旗、天安门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元素被精准地雕刻在木板上,光影交错间,既展现了科技的精准之美,又传递出节日的欢庆与历史的厚重。
师生们的这一系列作品,既是专业技能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。它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科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技艺,更怀揣着服务国家、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与时代担当。学院也将激励更多学子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,砥砺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!
(机械学院 撰稿:薛红波;摄影:刘艺茹;审核:王丽梅)